欢迎来到中国爱心扶贫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帮扶集锦/

看见文物 |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彩陶背壶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19       浏览次数:275

 陶器是火与土的艺术,陶器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石器时代某些部族共同体的存在及其物质文化水平,从陶器上可以得到一定的反映。

彩陶背壶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高16.9厘米,口径7厘米,地径6厘米,大汶口遗址出土,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彩陶背壶呈红色,高领、圆腹、平底。壶的腹部很有特色,一面鼓腹,另一面扁平,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环状耳,鼓腹中部与扁平面相对的部位还有一个带横向穿孔的鼻形小钮。壶面施彩,图案绚丽。先以黑彩描绘出基本的图案花纹,再用白彩在黑彩上勾勒轮廓或以圆点纹饰等进行点缀。图案由上至下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形成不同的纹饰带。最顶部位于口沿外侧,绘三个等距离的黑白彩同心圆。肩部由两条平行线构成一个图框,内填多个黑地白彩涡纹。腹部饰大块的三角纹,一正一反交错排列,构成连续的纹饰带。底部绘两道横向平行排列的联珠纹,均为在黑地上添加的白色亮点,对比非常鲜明。表现出大汶口先民们高超的制陶水平。

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以夹砂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和简单的朱绘陶。大汶口文化早期,彩陶数量增多,且花纹繁缛。其中圆点、弧线以及勾叶纹,与仰韶文化庙地沟文化类型相似,可能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影响。到晚期时彩陶减少,但仍有纹样复杂的多色陶器。背壶为细泥红陶,近口沿处绘有3个等距离的黑白彩同心圆,肩部有黑地白彩涡纹,底部绘有白色圆点,具有大汶口文化彩陶图案的特点。

背壶是大汶口文化特有的水器,可以盛水或用来汲水,固定在背上,行走时不用担心壶内的水溅出或倾覆。背壶腹部的一侧面加工成扁平造型,扩大了壶身与人体接触的面积,既增加了稳定性,又避免了鼓腹对人体的压迫,在实用性与舒适度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大汶口文化的背壶多为红陶,一般素面不加修饰。这件彩陶背壶被发现于墓中,体积小巧,外观华丽,显然非实用器,可能是一件专门制作的明器。

在距今四五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已经能娴熟地烧制出如此精美的器皿实在令人赞叹不已。出土的大量陶器作为新石器时代的见证,向我们诉说着先民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水平。

Powered by YXcms 2012-2014 yxms.ne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