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爱心扶贫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汝南新闻/

自古汝颖多奇士,中原历史话汝南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2-08-11       浏览次数:426

汝南历史悠久 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设置汝南郡,开始有汝南这个地名。其实,汝南县早在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人类定居。夏禹时代为豫州地域中心。

西周初属挚地,武王封其弟叔度为蔡国侯,汝南属于古蔡国管辖地。春秋时期为沈、蔡两国的地。战国时期,成为楚国地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掉分封制度,设置郡所。汝南初属颖州郡,后属陈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封周平王二十一世孙姬仁为汝坟侯,割颖川郡、陈郡设置汝南郡,治所安城(今汝南王岗镇),辖区包括悬瓠城在内的37个县。范围包括今天的驻马店市东部、周口市南部、信阳市东北部等县,汝南现存的汉代城址有安城、保城、瞿阳城、北宜春城、阳安城等。

汉元光三年(前129年),前后到宜春封侯的有6人,大多是两汉的刘氏皇族子孙,有个别的是将相或其后代。武帝封刘成为宜春侯,建北宜春城,汉元朔五年(前124年)武帝封大将军卫青之子卫伉为宜春侯。元丰四年(前77年)昭帝封丞相王诉为宜春侯,其后代居宜春达九十多年,史称“宜春氏”。建制达300多年,直到两晋后渐衰。

三国时期,汝南属魏国的豫州管辖。在汝南县梁祝镇、和孝镇两地有大、小刘备台两座,小刘备台位于汝南县梁祝镇马南村境内,大刘备台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陈屯村李小庄自然村,于1957年发现并发掘。据传,三国时期刘备诛曹事泄,带兵由徐州向西南进军,路经此地休憩时,曾在此台上点兵封将,操练兵马,故称刘备台。

两晋时期,汝南改设为汝南郡。南朝刘宋文帝时,北魏鲜卑人南侵,攻陷洛阳,文帝在悬瓠城侨立洛阳司州。元嘉二十六年(449年)三月,北魏重兵围困悬瓠城,引发悬瓠城战役。北魏献文帝皇兴二年(468年)攻陷悬瓠城后,将豫州、汝南郡的衙门办事机构均设在悬瓠城。悬瓠城战役奠定了宋魏南北分治的格局。

隋朝设置豫州,把衙门机构设在悬瓠城,后改称溱州、蔡州、舒州。开皇元年(582年),隋文帝封杨均为安城王,封宇文庆为汝南郡公。农民把废弃的鸿隙陂开垦为农田,疏浚的汝河河道由水路北可以到洛阳,南可以到达吴、越之地。经济的复苏和水陆交通的发展,使悬瓠城逐渐成为中原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原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唐朝豫州府的治所设立在汝南县。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为避太子李豫的名讳,把豫州改为蔡州。德宗建中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在蔡州举兵反唐,德宗皇帝派太子太师颜真卿到蔡州传谕,被李希烈囚禁在龙兴寺内,颜真卿在这里写下了雄浑铿锵的天中山碑文后尽节天中。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彰显忠贞爱国思想,又使天中山声名远播,并成为天中文化的外在标志。宪宗年间李雪夜袭蔡州平定淮西之乱的著名奇袭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宋朝定都开封后,改蔡州为淮康军。金朝南侵,宋朝迁都临安以后,淮北平原沦为南宋、金、蒙古长期征战中原的战场。天兴二年(1233年)正月,金哀宗由汴京(今开封)迁至悬瓠城。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九日,蒙古军队攻入悬瓠城,哀宗在行宫的幽兰轩内自缢,金朝灭亡。

元宪宗九年(1259年)七月,身为太子的忽必烈,巡察蔡州到过汝南。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蔡州升为汝宁府,衙门机构设在今天的汝南县城

明清时期,汝南县城仍然为汝宁府的所在地。永乐十三年(1415年),汝南兴集建市,平抑物价,广开贸易,繁荣汝南经济,县城内商会、铺号林立。汝南县经济逐渐兴盛。清朝初期,汝宁府宣布明朝藩王的土地归佃户所有,公布奖励垦荒措施,减免田赋,疏浚河道,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康乾盛世,汝南县重修天中书院、学馆,兴建南湖书院等办学兴教之风日盛。

民国时期,汝宁府更名为豫南道,治所仍在汝南。1927年废道,汝南县成为河南省行政第八区专员公署所在地。1947年12月17日刘邓大军的一纵在汝南王岗一带集结,12月23日晚开始向汝南县城发起攻城战斗,24日晚即攻克汝南城,肃清敌军,汝南县城解放。

汝南县原隶属于信阳专区,后隶属驻马店行政公署,现为驻马店市辖县。

汝南文化灿烂 自秦汉建置以来,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一直都是郡、州、军、府的治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孕育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天中历史文化名城。县域内有据可考的文化遗址古迹120多处,名人墓冢58处,寺阁庙庵88处,亭阁楼堂91处,远近坊表115座。其中,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

周公营建东都洛邑时,广建圭表测日影,在汝河之滨建起远古测影计时用的圭表,成为千百年来天下之中的标志物。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后尽节天中,彰显忠贞爱国思想,又使天中山声名远播,开创“中正和谐”为主体的地域性政治文化,测影台遗址——天中山成为天中文化的外在标志物。

这里是孔子门生漆雕开的故乡。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受“漆雕氏”儒家学派影响的天中人民,自古就形成温文尔雅、礼貌热情的儒士风度,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无不以儒士之风为荣。

汝南县处在江(长江)北河(黄河)南的豫州中部,历史上是接南纳北的要冲地带,它是中华南北文化的融汇之地。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汝南这片土地在吮吸中华南北文化精髓的同时,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滋生出了深厚的天中地域文化。战国时汝南为楚国地,承载了3000多年前的南方文化。秦朝以后,汝南又吸纳了北方民族文化达1000多年。北魏时鲜卑氏人曾定居与此,大金国末代皇帝在这里与国同亡。元、清的统治,又使汝南逐渐形成以北方民族文化为主,以楚、吴、越等南方文化为辅的,具有地方特点的地域文化。

发生于汉、晋的董永遇仙、梁祝爱情故事是天中人民追求婚姻幸福自由的民俗文化发展的缩影。当今的青年男女充分享受到了爱情与婚姻的自由,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但以真挚爱情和孝敬文化而融化出的两则故事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继续教育和感化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东汉时,汝南金锒铺的孝廉张劭(字元伯),与山东金乡的范式(字巨卿)在京城太学攻读时结为挚友。学业满后返乡分手时,范式约定两年后到金锒铺与张劭相会并引发一系列动人的故事,被后人以《鸡黍相会》为题代代相传,成为诚信、守义、友情至上的千古传奇,是天中文化范畴中诚信文化的典型代表,影响至今,感人至深

宗教在天中文化发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古代汝南建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寺、庙、观、堂、庵等60多处,使得宗教文化无处不影响着天中人民。今天,南海禅寺作为亚洲名刹影响并吸引着众多的外地游客。

汝南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各种艺术家灿若辰星,民间文学、地方戏曲、书画艺术、特色工艺等异彩纷呈,内涵浑厚。

深厚的文化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天中名流和众多文韬武略的经国之才。恒宽、范缜、王桀、张勋、许劭、许靖等古代名士均以儒学、忠诚、信义而流芳。西晋名将周浚、抗倭名将卢镗、光禄卿李本固、户部尚书李宗延、兵部尚书傅振商、“振威将军”赵云鹏等为治国安邦而载入史册。新中国成立后汝南出现了国家教育部长何伟,世界赛艇锦标赛冠军得主张华杰等各界精英举不胜举。因此,汝南自古就有“汝颖多奇士”之说。

纵观历史,天中地域文化实际上就是融合了中华儒家文化,中正和谐的政治文化,孝悌爱情、诚信守约的民俗文化和因缘轮回的宗教文化等核心内容,进而形成的厚重的地方特色文化。她的独特影响力和吸引力,成为汝南发展文化旅游的精神内核。

Powered by YXcms 2012-2014 yxms.net Inc.